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技能方向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课程将汽车发动机构造、维修知识融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掌握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发动机维护和机械故障的诊断与修理方法,具备发动机维护和一般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会查阅汽车发动机技术资料。

2.能合理选择并熟练使用发动机维修工具。

3.能按正确顺序和操作规范拆装常见汽、柴油发动机。

4.具有对发动机各总成和零部件拆装、更换的能力。

5.掌握安全操作技巧。

6.有环保意识和知识,会处理废料。

7.能区分各类发动机,并能描述它们的工作过程。

8.能够解释发动机主要的技术参数。

9.知道发动机的拆装流程和技术要求。

10.知道常见易燃物、易爆物、有毒物等物品的危险,知道化学物品的危害。

(三)课程学时

180学时

序号

教学单元

建议

学时

学时分配

授课

理实一体实验课

维修项目实训课

1

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与总体构造

10

8

2

 

2

机体组及曲柄连杆机构

14

12

2

 

3

配气机构

16

14

2

 

4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16

14

2

 

5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14

12

2

 

6

点火系统

12

10

2

 

7

冷却与润滑系统

8

6

2

 

8

进、排气系统

8

6

2

 

9

起动系统

10

8

2

 

10

发动机拆装与清洗

12

 

12

 

11

常见维修项目技能实训

60

 

 

60

合计

180

90

30

60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机基本工发动作原理与总体构造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概述:发动机的定义与分类,发动机名词术语。

2.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二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二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比较。

3.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4.发动机型号编制规则。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及类型。

2.熟悉发动机型号编制规则。

3.掌握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及工作原理。

(三)课程学时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机体组及曲柄连杆机构

(一)教学内容

1.概述: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与功用。

2. 机体组:气缸体、气缸盖、气缸垫、气缸套、油底壳的结构与功用。

3.活塞连杆组: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连杆轴承的结构与功用。

4.曲轴飞轮组:曲轴的结构特点与分类、曲轴的形状与工作顺序、曲轴轴承与曲轴定位;曲轴、扭转减振器、飞轮的结构、功用与工作原理。

5.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

2.掌握机体及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原理及主要部件的结构形式。

3.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方法。

 

配气机构

(一)教学内容

1.概述:配气机构的组成、功用与分类。

2.气门组: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座、气门弹簧、气门弹簧座、气门锁夹、气门油封的结构与作用,气门旋转机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气门传动组:挺柱、推杆、摇臂、摇臂轴、凸轮轴及驱动机构。

4.气门间隙、配气相位与配气正时。

5.充气效率及影响因素。

6.可变配气正时机构。

7.配气机构的维修。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配气机构的功用。

2.熟悉配气机构组成、布置与传动形式。

3.掌握配气机构各主要构件的结构、工作原理。

4.掌握配气正时及可变配气正时机构的结构与原理。

5.理解充气效率的概念,了解其影响因素。

6.熟悉配气机构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及检修、调整方法。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一)教学内容

1.概述: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分类及特点、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及表示方法、发动机各工况对混合气的要求、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2.化油器基本工作原理。

3.燃油喷射系统

(1)概述:燃油喷射的背景、特点,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基本组成。

(2)燃油供给系统:汽油箱、电动汽油泵、压力调节器、燃油分配管、喷油器。

(3)燃油喷射控制系统: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执行器。

(4)燃油喷射系统的使用:燃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4.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维修。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汽油机各工况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2.了解化油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了解汽油喷射技术的优点和分类。

4.掌握燃油喷射系统中燃油供给和喷射控制系统的各部件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5.熟悉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维修。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一)教学内容

1.柴油机燃料系的组成及功用。

2.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混合气的形成、燃烧过程及影响因素,燃烧室的结构特点。

3.喷油器:轴针式喷油器、孔式喷油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喷油泵:喷油泵的分类;柱塞式喷油泵、转子式喷油泵及调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5.其它装置:油箱、柴油滤清器、输油泵、增压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6.电控柴油喷射系统概述。

7.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维修。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柴油机燃料系统的功用、要求。

2.了解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及使用影响因素。

3.掌握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4.熟悉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维修方法。

 

点火系统

(一)教学内容

1.概述:汽油发动机对点火系统的要求;传统点火系统的工作过程。

2.传统点火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3.主要部件: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高压线、附加电阻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点火系统维修。

(二)教学要求

1.了解点火系统的组成。

2.掌握点火系统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熟悉点火系统的维修方法。

 

冷却与润滑系统

(一)教学内容

1.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的功用与分类;冷却液的分类、作用与选用;散热器、风扇、水泵、节温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冷却系统的维修。

2.润滑系统:润滑系统的作用与润滑方式;润滑油的分类、作用与选用;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润滑系统的维修。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冷却、润滑系统的组成、功用。

2.掌握冷却、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熟悉冷却、润滑系统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

 

进、排气系统

(一)教学内容

1.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节气门及节气门体的结构与作用;可变进气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排气系统:排气歧管、排气管及消声器、催化转化器、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废气再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增压技术:进气增压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增压发动机的特点;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进排气系统维修。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进排气系统的组成。

2. 了解排气再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熟悉废气涡轮增压的原理。

4.掌握进排气系统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熟悉进排气系统的维修方法。

起动系统

(一)教学内容

1.概述:起动系统功用及要求。

2.起动系统:起动系统的分类、组成与工作原理。

3.主要部件:点火开关、起动机、起动继电器的结构与作用。

4.起动系统的维修。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起动系统的组成。

2.熟悉起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3.掌握起动系统主要零部件的结构与作用。

4.熟悉起动系统的维修方法。

发动机拆装与清洗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教学内容

1发动机拆卸:拆卸原则、拆卸工艺。

2发动机清洗:油污清洗、积炭清洗、水垢清除。

3发动机装配:基本要求、装配与调整方法。

2.教学要求

1熟悉发动机拆装工艺。

2掌握发动机清洗方法。

(二)实训项目设置

1.教学内容

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常见维修项目统计数据,结合理论知识,设计实训项目和实训技能点,主要内容包括实训项目介绍、实训器材、实训步骤、考核标准。

2.教学要求

1掌握实训器材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2熟练掌握常见维修项目的操作工艺。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项目设置一览表

序号

实训项目名称

常见维修项目技能点设置

序号

技能点内容

1

总成实训

1

发动机机械部分分解与装配

2

发动机总成更换、吊装

2

机体实训

1

检查与更换气缸垫、气缸盖

2

检测汽油机气缸压缩压力

3

检查与更换油底壳

3

曲柄连杆机构实训

1

检查与更换活塞环

2

检查与更换连杆轴承

3

检查与更换曲轴轴承

4

配气机构实训

1

检查配气正时,更换正时链条

2

检查与更换凸轮轴

3

检查与调整气门间隙

4

检查与更换气门油封

5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实训

1

检查与更换汽油滤清器

2

检查与更换汽油泵

6

点火系统实训

1

检查与更换点火线圈

2

检查与更换火花塞

3

检查点火正时

7

冷却系统实训

1

检查与更换节温器

2

检查与更换水泵

8

润滑系统实训

1

检查与更换机油滤清器

2

检查与更换机油泵

9

起动系统实训

1

检查与更换起动机

2

分解与装配起动机

3

检查起动线路

10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实训

(可选)

1

喷油泵的认知实验

2

直列式喷油泵的分解与装配

3

检测气缸压缩压力

4

喷油器压力实验

 

(五)教学方法与评价

1.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根本,突出做中学、学中做,学以致用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课堂与现场、理论与实践、技能项目训练与职业资格鉴定有机融合的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工作情境,充分利用实物和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

2.评价方法

1.建立符合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的多元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坚持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2.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3.学生成绩评定可综合日常作业、课堂提问、阶段测验、任务实施、鉴定考试、创新竞赛等情况进行。

4.学生成绩评定重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把平时成绩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学校可根据专业与课程特点确定。

3.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及发动机实物教具。

2实训条件:参照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进行,建议每名学生实训时的使用面积不低于6,实训室楼层高度不低于4.5m,实训教学师生比在1∶15左右。

(六)教材选编

1.以本地区保有量较大的车型以及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选用车型为例,引入职业资格和行业规范要求,紧密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岗位需求进行内容组织。

2.教材每个章节构成一个模块,各章节即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3.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成两部分集合在一本书里,理论教学部分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实操部分以安全规范为原则,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特色,以便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灵活组织教学。

4.本课程标准为基本标准,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将汽车发动机维修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及时地纳入教材,以满足汽车维修发展的实际需要。

5.教材应做到语言简炼、图文并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建议为教材配置专门的多媒体光盘和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