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禹城开放大学(电大)!招生热线:0534-8316237
目录
您的位置: 教学信息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课程平时作业3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课程平时作业三

统计基础知识(6-8章)

第六章 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为(B)。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指数

2、某企业2007年总生产成本比2006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D)。

A、25% B、2% C、75% D、20%

3、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B)。

A、增长 B、降低 C、不变 D、与物价上涨幅度一致

4、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C)。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5、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的目的是测定(A)的总变动。

A、各种商品销售量 B、各种商品销售额 C、各种商品零售价格 D、居民购买力

二、多项选择题

1、平均指数(ACDE)。

A、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B、是计算总指数的唯一形式 C、是计算总指数的一种形式 D、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指数形式 E、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来使用

2、三种商品的价格平均指数为105%,其绝对影响为68万元,这表明(ACD)。

A、三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5% B、由于价格上涨使销售额增长5% C、由于价格上涨使居民在维持一定生活水准的情况下多支出68万元 E、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绝对差额为68万元。

3、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时期的选择(ABCD)。

A、应根据指数的经济内容来决定 B、在计算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C、在计算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D、在实际应用中,可将不变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 E、应根据基期或报告期资料是否全面来决定

4、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CE)。

A、产品销售量指数 B、产品成本指数 C、工业总产出指数 D、零售物价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5、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BDE)。

A、产品销售量指数 B、产品成本指数 C、工业总产出指数 D、零售物价指数 E、劳动生存率指数

6、假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15.4%,则说明(BCD)。

A、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了15.4% B、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超过15.4% C、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低于15.4% D、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5.4% E、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15.4%

三、判断题

1、个体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

2、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

3、指数一般是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

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属于静态指数。(×)

四、综合应用题

1、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

产品名称

价格(元/件)

销售量(件)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200

220

4000

5000

100

120

8000

6000

160

150

3000

4000

若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种商品的销售量和零售价格指数,并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对销售量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

(1)销售量指数为(A)。

A、107.69% B、116.35% C、92.86% D、90.56%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B)。

A、105.67% B、108.04% C、90.28% D、94.62%

(3)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B)

A、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16.35%,增加34万元 B、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7.09%,增加16万元 C、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7.14 %,减少14万元 D、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9.44%,减少19万元

(4)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B)。

A、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5.67%,增加13万元 B、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8.04%,增加18万元 C、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9.72%,增加22万元 D、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5.38%,增加12万元

2、某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表:

产品名称

单位产品成本元/吨

产量(吨)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350

320

50

60

180

176

50

50

30

30

160

200


若根据上表资料编制三种产品的总成本指数、成本总指数、产量总指数,并分析由于

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

(1)总成本指数为(A)。

A、108.62% B、118.04% C、92.05% D、98.45%

(2)产量总指数为(B)。

A、114.8% B、115.02% C、86.94% D、87.06%

(3)成本总指数为(B)。

A、96.57% B、94.44% C、105.88% D、106.65%

(4)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C)。

A、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5.88%,增加2117元

B、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6.65%,增加2400元

C、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5.56%,减少2000元

D、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3.43%,减少1235元

(5)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A)。

A、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5.02%,增加4700元

B、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4.86%,增加4650元

C、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13.06%,减少4087元

D、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12.94%,减少4050元

第七章 抽样调查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抽样调查的是(D)。

A、经济普查 B、人口普查 C、农业普查 D、1%人口普查

2、下列属于概率抽样的是(D)。

A、志愿者抽样 B、判断抽样 C、随意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3、为获得某批日光灯产品平均寿命数据,现随机从中抽取100件产品,测得平均寿命为2000小时,则样本平均数为(B)。

A、100小时 B、2000小时 C、1900小时 D、2100小时

4、某商品的100件样品中,测得的优质品为98件,则样本优质品成数为(B)。

A、100% B、98% C、2% D、无法计算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误差(C)。

A、与样本单位数目无关 B、不变抽样组织方式的影响 C、与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成正比 D、不受抽样方法不同的影响

6、影响样本单位数的主要因素为(D);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极限误差的大小;抽样方法与组织方式的不同;人力、物力、人力的可能条件。

A、总体单位的分布 B、总体单位的个数 C、时间期限 D、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

二、 多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的特点包括(ABCD)。

A、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B、根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数值 C、有时是唯一可选择的调查方法 D、费用相对较低 E、时效性较差

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ABDE)。

A、样本单位数 B、总体标志变异程度 C、投入的经费大小 D、抽样方法 E、抽样组织方式

3、抽样调查具有入下特点(CDE)。

A、总体中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机会不等 B、抽样调查存在一定抽样误差 C、在时间紧的情况下,不可能采用普查方法,抽样调查时效性强 D抽样调查的费用与普查费用相比,节省的费用可以通过样本抽取的比例计算 E、对一些产品进行破坏试验以检验总体的性能时,只能采取抽样调查

三、判断题

1、有些调查必须也只能使用抽样调查。(√)

2、随机原则又称为等可能性原则。(√)

3、随着研究总体的增大,抽样时样本单位数也一定等比例增大。(×)

4、重复抽样情况下,总体单位数在每一次抽取时都是相同的。(√)

5、根据点估计值、概率度就可以对总体平均数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期间估计。(×)

第八章 统计分析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在分析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时,常采用(D)。

A、对比分析法 B、比例分析法 C、因素分析法 D、相关分析法

2、连环替代分析法属于(C)。

A、对比分析法 B、动态分析法 C、因素分析法 D、相关分析法

3、年距发展速度是(C)。

A、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商品之比 B、报告期商品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 C、报告期水平与去年同期水平之比 D、报告期水平与去年水平之比

4、一些经常性的说法,如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等,采用的是(A)。

A、对比分析法 B、比例分析法 C、弹性分析法 D、因素分析法

二、多选题

1、统计分析的特点有(ADE)。

A、数据性 B、完整性 C、精确性 D、目的性 E、时效性

2、统计分析的程序报括(ABCDE)。

A、确定分析课题、拟定分析提纲 B、搜集、整理统计资料 C、编制统计分析表 D、进行系统分析 E、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3、统计复习报告的特点是(BCDE)。

A、严格的准确性 B、文体的特殊性 C明显的综合性 D、鲜明的实践性 E、明确的目的性

三、判断题

1、统计分析是整个统计活动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统计活动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延续和深化。(√)

2、统计复习是由数字形成概念,从概念形成判断,由判断进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所以说准确的数据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3、比例分析法的优点是简单实用,但在分析比例结构时,不能就数字论数字,要联系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4、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和。(×)

5、使用动态分析法要注意历史数据的可比性,指标的口径可以不要求一致。(×)